昨天跟大家聊了聊,
考研人的“发疯文学”,
在留言区里,
看到教育学的孩子们,
竟然“科普”起新大纲新增的考点内容了🥳
⬇︎⬇︎⬇︎⬇︎
同学们可真是太有意思了🤭
不过在这枯燥的备考期里,
大家把留言区当成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不错的🤓
前两天《教育综合考试大纲》公布之后,
不少学校紧接着就发布通知,
将部分自命题考试科目调整为统考,
来看看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吧。
中央民族大学
中央民族大学近期宣布调整2024年硕士招生个别专业考试科目。其中,将电子信息专业自命题科目及大纲进行调整,将教育硕士自命题科目“333教育综合”调整为国家统考科目。
(图源:中央民族大学研招网)西南大学
西南大学日前同样发布公告,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科目第三单元由自命题科目(333教育综合)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。
(图源:西南大学研究生院)北京师范大学
北京师范大学将教育专硕部分初试科目调整为全国统一考试,调整范围涉及5个学院的18个教育相关专业。具体调整细则大家可以去学校官网查看。
(图源:北京师范大学研招网)华中师范大学
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整与上述几所大学一样,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,但具体的调整内容还是要以该校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为主。
(图源: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)这次调整的学校还是蛮多的,
涉及到自己目标院校的同学,
可要及时调整复习规划!
随着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,
有一些同学选择了“逆向考研”。
但这种选择却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,
还有人竟然说:
“逆向考研就是不求上进。”
首先,选择考不考研、考什么样的学校,这个看自己,并没有什么好坏优劣之分。
有的同学只是想要一个“研究生文凭”,也有的同学有“名校情结”。需求不一样,选择也就不一样。
但只要你是结合实际、综合考虑之后所作的选择,并为了这个选择而付出努力,这怎么能叫不上进呢?
⚪️ 互联网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:人人都是名校、海归。还有各种各样的博主会告诉你:“考研非985还不如不考”。
⚪️ 在互联网上,群体意识的形成是被快速加剧的。一个人的言论经过网络的放大,会迅速吸引有同样想法的人。而这种少数意见的聚集,反而导致了多数人的“不敢发声”。
⚪️ 所以,不要被“虚假的代表性”所影响,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。
🔺 “逆向”考研,奔赴的也是“正向”人生。
一个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,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不完全靠自己决定。
但我们做一个积极努力去争取,去应对,去奋斗的人,这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一种人生面貌。
有人被“选择”的结果所困扰,
也有人处在迷茫之中,
不知道自己该如何“选择”。
大部分人的青春其实都是迷茫的,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,摆在我们面前的看似有很多选择,但选择越多反而无从下手。
迷茫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沉浸在迷茫当中拒绝探索和作为。
❌ 而至于我们如何解决“不知道自己要不要”的问题,我觉得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尝试一下。
我当年考上研究生的时候,连“科研”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,更别提什么要不要去做科研了🤯
后来因为机缘巧合,被迫投入了需要大量沉入科研的状态。做着做着我才发现,这种状态好像还不错,产出的东西呢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。
❗ 我们很多同学会说:“我也不知道我是要考研还是要工作”、“我也不知道我未来是不是要走科研这条路”。
但如果你只是在那边想象、琢磨,那永远也想不出来答案。
你可以划定一个时间段,比如说一年、两年,在这段时间里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去试一次。亲身体验之后,才能获得那个答案。
于我们而言,喜欢是在成就中确立的,机会也是在做的过程之中慢慢出现的。
好了,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,
记得到第2条和第3条文章练题啊!
发布于:江苏